关键词:
自贸区建设
海洋产业
国际竞争力
双重差分法
摘要:
从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正式成立,到2019年底,18个自贸区全面铺开。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自贸区建设,正在不断推动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化。习总书记在2020年4月浙江调研时指出浙江要紧紧依靠宁波舟山港,充分利用宁波舟山港的资本、技术、配套产业虹吸效应带动海洋相关产业发展并为其提供充分的区域支持和腹地支撑。由此可见,自贸区的建立给国内海洋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了充分发挥我国海洋资源优势,建设海洋强国,更好地发挥自贸区建设对我国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在自贸区建设的热潮下,重新审视我国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深入研究自贸区建设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自贸区和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概念界定,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自贸区建设和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现状。随后通过构建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评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列出综合评价指标函数,计算出综合得分,从而分别对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得分远低于美国、英国等海洋强国,中国沿海各地区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不平衡,通过选取东部海洋经济圈中在2010-2016年间已建立自贸区的上海市,北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中未建立自贸区的山东省和海南省为例进行比较,发现上海市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在2013年自贸区设立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随后,论文以上海自贸区为例,进一步分析了自贸区建设对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现状,发现上海自贸区建设对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论证自贸区建设对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影响机制分析,利用双重差分法将自贸区作为关键解释变量引入实证模型,将沿海各区域的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在2016年前已经设立自贸区的上海、天津、福建和广东作为实验组,其他沿海省份作为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自贸区建设对提升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在加入一系列控制变量后依然显著,且这种政策优势在自贸区建立两年后最显著。最后本文立足于依托自贸区建设培育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提高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海洋科技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水平这四个方面为各个地区应如何抓住机遇,利用自贸区带来的制度福利提升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一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