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政策
汽车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摘要:
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汽车逐步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打开了国门,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进入我国国内市场。由于我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在技术和产品质量上和先进国家的汽车产品存在很大差距,因而国内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国外的进口车,国内市场被德国和日本的车企占领。但同时,汽车产业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动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品牌和产品逐步占领国内的市场份额,并走出国门,与德国、日本、美国等汽车强国的产品争夺国际市场,成为了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十年是汽车行业发展变化最大、也是最深刻的十年。一百多年的燃油车,被新能源、智能网联化等现代科技、创新生态影响深入。时代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为汽车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现今的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考量不再停留在质量和价格上,而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产品的生态环保性以及舒适安全度上,因而近些年我国也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上的投入。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汽车制造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我国汽车制造业从起步发展至今,政府通过实施各类产业政策扶持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但汽车制造业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因此我国不仅要重视汽车制造业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更应该重视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实施。本文从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涵义及测算、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及影响因素、产业技术创新政策与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对学术界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接着阐述了产业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政策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以我国汽车制造业和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的现状为基础,从技术创新和国际市场规模两个维度对产业技术创新政策影响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在实证研究部分主要运用了Eviews10.0软件,对我国2012-2018年汽车制造业的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并进行回归,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企业自主研发意识的建立和研发投入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增强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但研发补助的系数较小,表明我国政府对汽车制造业的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仍然存在不足,导致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较弱,研发成果得不到有效转化。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我国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际产业竞争格局的调整,分析了我国汽车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认为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调整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构建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加大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助力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同时需要企业在做好本企业有竞争力产品的前提下,注重长期利益,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