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双重差分
贸易便利化
贸易引力模型
全球贸易分析模型
摘要:
当前全球形势产生新的变化,各国正处于复杂而深刻的变革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虽然世界经济有逐渐复苏迹象,但是发展问题仍然困扰着全球各国。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国际间开展合作的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对贸易流量的增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贸易便利化水平是促进贸易的关键驱动力。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贸易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这一方案能否使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尚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因此,本文考察了通过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会给各国带来正向的贸易效应,同时也对“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检验与分析。本文首先从背景和文献出发,归纳总结并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了评估“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签署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本文将各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视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6年-2020年180个相关国家的数据,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采用双重差分法全面评价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后的贸易促进效应。鉴于不同国家签署协议的时间不同,因此本文以各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时间为政策发生时间,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对外贸易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进行证明,但该影响具有滞后性,在各国签署合作文件后1-2年逐渐显现成效。其次,在对“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进行机制检验时,本文参考相关文献,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基础设施、海关环境、制度环境和信息技术与金融环境四个维度出发,从而构建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并依据相关数据测算出相关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从测算结果发现,相较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指数普遍具有较高水平。“一带一路”各成员国在签署合作文件后,其贸易便利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回归分析,从中得出结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签署对贸易便利化具有促进作用,且贸易便利化的提升能够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水平。本文通过对贸易便利化的四个一级指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其中信息技术和金融环境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影响程度最大。并选择变量替换和变量滞后一期两种方法验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由于各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后,往往通过协议降低国家之间的关税水平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来优化两国之间的贸易环境,便利两国之间的贸易,进一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本文为了模拟评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完全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通过全球贸易分析模型研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参与国带来的影响。本文借鉴从地理位置角度出发的分类方法将GTAPAgg软件里141个国家划分为12个区域,由于美国、日本的大经济体量对“一带一路”国家有着显著影响,因此本文借鉴前人的处理方法,将美、日两国在GTAP数据库中匹配后进行保留,在商品分类上借鉴了ISIC行业的分类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各成员国都有积极的影响,而对于美日等非“一带一路”国家而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没有对其经济产生促进作用,相反,还使各国出现经济下滑的现象。最后,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首先,各国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规章制度,构建规范的海关环境,提高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水平四个方面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其次,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要积极推进,进一步加快对自贸区网络的建设。打造以中国为核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进一步提升自贸区合作水平,扩大与“一带一路”区域内自贸区的合作,加强示范效应,并逐步向其他周边地区延伸推进,最终实现辐射整个“一带一路”区域的自贸区网络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