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死刑不引渡原则
引渡条约
引渡法
国际人权
摘要:
近些年,犯罪分子携款外逃的事件屡见不鲜,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对这些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是惩治跨国逃犯的必要措施,其中引渡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死刑不引渡原则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速,被大量写入国际立法和各国国内立法之中,国际引渡实践如肖恩引渡案、索艾琳引渡案等也都适用了该原则。中国赖昌星案、余振东案也使得死刑不引渡原则引起司法理论及司法实践的关注,《中西引渡条约》首次将死刑不引渡原则纳入文本,更是表明了我国对该原则态度的转变。死刑不引渡原则在我国司法界主要有四个方面问题:第一,我国人权保护法律制度仍不完善,这导致其他国家与我国签订引渡条约时顾虑重重;第二,我国适用死刑不引渡原则条款的引渡条约缺失,造成我国与一些在引渡上遵循“条约前置主义”国家的引渡合作障碍;第三,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中死刑执行条款数量过多,不利于达成个案协议;第四,因死刑问题被拒绝引渡后的补救措施还有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宪法、刑事诉讼法以及刑法中关于人权保护的规定,减少死刑适用范围以缓解他国顾虑,从而加快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签订引渡条约的脚步,另外,积极探索引渡替代措施,最大限度的将那些外逃罪犯引渡回国。论文的结构由引言、正文、结语构成。其中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死刑不引渡原则的概念、历史发展和该原则的理论基础,通过阐述死刑不引渡原则与人权保护和国家主权的关系,找出死刑不引渡原则被广泛运用在引渡实践中的价值所在,从而为下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做铺垫。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国际立法和各国国内立法,并通过对肖恩引渡案和索艾琳引渡案这两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几点经验启示:首先,死刑不引渡原则已经变为刚性原则,其次,国际社会对死刑不引渡原则的立法模式共有四种,最后,适用死刑不引渡原则与一国保留死刑并不矛盾。第三部分,论述死刑不引渡原则在我国的发展及适用,与第二部分一样主要从立法和实践两方面进行论述,指出我国对死刑不引渡原则从回避到逐步接受的态度转变,反映了死刑不引渡原则对我国引渡外逃罪犯的积极作用。最后论述死刑不引渡原则在我国的法律困境,包括人权发展不完善、引渡条约缺失、死刑执行条款过多等问题。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提出的死刑不引渡原则在我国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即完善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对人权的保护、限制死刑的适用,以彰显我国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重视,消除他国对我国的误解,树立更好的国际形象,从而加快双边引渡条约的缔结进程,提升引渡成功率。